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以运用。其次,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探讨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指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是要知道学生学习当中的困惑与难点,对学生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是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最后,把班级营造成为学习者团体。改变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主导方式,代以学生相互之间的指导。这一方式也就是我们和合小组学习中的兵教兵、兵带兵的方式,强调小组内的学习,以期达到快速领会,并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从中我们也就能看出和合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更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
可以说,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给了我们教师和班主任更多学习与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多一点对教学与管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感觉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与班主任要坚持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并把它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当中来。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能否经受住并能战胜它,取决于我们如何来对待它。如果能正确得面对挫折,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努力去改变,最终就能战胜挫折,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如果一碰到挫折就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丧失原本的信心,就可能让自己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帮助学生战胜各种挫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挫折往往是最多的。曾经任教的班级一个女同学,腿有点残疾走路不太方便。所以这个女孩子变比别人少了很多玩耍的时间,她每天坐在教室除了上厕所就是做作业、看书,多了学习的时间她的成绩在高一高二一直是班级的一二名,在年级也是前列。正是因为这点,进入高三以后她比别人少了去问问题机会,题目比高一高二时的难度和综合性提高了很大,使得她的成绩下降了很多,一模考试她没有上线,她沉默了;二模考试她没有上线,她有史以来哭了。她几乎是拐着带跑着到办公室找我说:“班主任,我还有希望吗?”我看着她,没有思考就说:“有!老师相信你!”并和她一起分析考试的每科得分失分情况,告诉她从哪些方面去改变这些。三模考试,她又一次没有上线,当她哭着过来的时候,我都为之动容“老天怎么能这样”。但是我强忍着自己的情绪,迅速恢复过来和她说:“孩子,请你相信,老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了你一个不完整的身体,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完整梦想。只要你咬牙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胜利就在眼前!”她使劲的点点头回到教室去了。那年高考她是班级里面上本科分数最高的,是学校里的一匹黑马。她后来和我说,最后一次模拟她死的心都有了,她输不起,听过我鼓励她才一直坚持走来。是啊!高三一年是所有人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转折,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每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挫折,回顾陪伴学生这些年高三学习生涯,深感高三教师对学生的挫折化解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我们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他们在那个时候多么需要有个人对他所遭受的挫折指引!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1、什么是“坏孩子”?
“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足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因此,学校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孩子追求优越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有“好孩子”的学校,也需要“坏孩子”的学校。
2、学校为谁培育学生?
“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
“学校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这句话很值得校长和老师们思考。
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学校就会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学校为自己培养人,就会抢生源,就会市场化。
衡水中学这大幅的宣传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抢生源,是为了学校自己的发展。如果它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人,那恐怕是一个笑话。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学校自己培育学生,有几个是为了社会培养人?
3、“懒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因为不停地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
阿德勒对孩子的懒惰心理分析的非常深刻,”懒惰“真的是一种不错的心理状态。
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再勤奋一点,一定会取得比现在还好的成绩。”而面对勤奋的孩子,你觉得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甚至会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没有潜力了。
同样,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不这么懒惰,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勤奋的孩子,你觉得努力了还学不好,一定是能力不够,甚至会觉得他笨。
所以,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懒惰的孩子是大 ……此处隐藏15263个字……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二、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作为老师,要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4教师和班主任在每天的教育教学,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在寒假中又认真研读了一遍《每天读点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更进一步了解书中知识的真谛,受益匪浅。
一、真正用心去发现学生,教育好学生的信心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仅靠我们用眼睛,更需要用“显微镜”。一个好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越多,能把学生教育好的信心就越强。教育心理学可以说就是我们的“显微镜”,把我们的眼睛擦亮了,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亮点。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被人欣赏,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内心,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一次成功的鼓励,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当我们去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会觉得我们的学生是如此可爱。
从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学生的潜能是隐藏在其身体内部,在其学习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无形的潜能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是需要教师来开发的,所以我们要去做发现者,挖掘者。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大方得体的仪表,更重要的是去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哪些富有灵气的学生身上,值得我们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还有很多,学生的进步也就越多。
二、做学生的守护者,用心呵护学生成长
学生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们的心理是不成熟的,就像一株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小草,只要风一吹,他就会随风摇摆,甚至会被大风折断。作为教师,怎样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来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首先,真诚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做事往往出现既不听你的,也不顶撞你,很是头疼。这就需要你及时去平等真诚的与他们沟通,结果可能是另一个样子。其次,换个角度去看学生,去体现一个教师的大智慧。如果教师带着“悲观”的眼镜看待学生,可能很多学生肯是调皮、扰乱班级秩序的同学;如果换上另一副眼镜,可能看到的就会是他们的热情、活泼、上进。因而教师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角度对待学生,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新鲜的事物总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注意力集中的做好这项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时巧妙的利用角色转换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体验,那么教学可能会出现神奇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教师很多时候会对各自的学与教的角色感到厌倦但又不得不面对相同的重复的东西。教师给自己换个角色,让学生也给自己换个角色,巧妙运用这种转换,能够更加深入的走入学生当中,知道学生需要的东西而去给予他所需要的。
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为人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榜样,能够从多方面去把握学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管理中适时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指引学生发展。很多时候,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当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的身体力行感染着学生。榜样的树立是做出来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作用。除了正面的榜样引导,我们教师还要注重困境当中的挫折引导,挫折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竞争,面对压力,面对问题怎样很好的得到解决,才能让自己不至于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拔。在挫折教育引导中还要注意各种各样的误区,如对学生奖励不当,当学生只克服一个小小问题后就大加奖赏,这很容易让学生看不到有形奖励而放弃任何困难。
就引导策略而言,疏比堵更有效。引导学生开启心灵的窗户,是教育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所以,变限制为引导,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这在现实教育中意义是巨大的,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向应该怎么样堵住这个缺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缺口越堵越大。因为我们在强迫学生在作出某种选择,学生对这种选择产生了高度的心理抗拒,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们作出相反的选择,因而教师在教育中只有变堵为疏,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都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对教师实施心理教育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生活当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他人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个对他的印象,这个印象我们称为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让人感知最深、记忆最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同样重要,教师进入课堂开始第一节课开始,教师的第一印象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心理趋向,最终影响到教室的教学效果。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读,再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与不足。能够正确的去把握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方法,引领教师快速的发展和创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学生走向成人、走向完善的发展总趋势是一定的,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