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反思(15篇)

更新时间:2024-02-25 11:32:07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路教学反思1

这是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和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头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有哪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

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部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教学过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不断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电路教学反思2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是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人在此结合《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这堂课的教学实际就探究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教学要注重问题性

问题不仅是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提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后,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就此问题学生还做出了多种猜想。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出现了诸如电流表反向偏转和灯泡不亮等问题。学生在发现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和体验。因此,能否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关键。因为问题意识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探究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探究教学要注重过程性

学生的学生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重结论、轻过程。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发现学习则是结论和过程并重。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并且学生有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像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一方面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及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所以,眼前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正因为如此,探究教学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的经历和体验。

三、探究教学要注重开放性

本人认为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开放。科学探究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习目标就很广泛:一要让学生达到“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知识目标和“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技能目标;二要让学生达到亲身体验“提出问题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11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物理实验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现在就如何进行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说教师演示实验。

一、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四、演示实验的过程, ……此处隐藏5131个字……上。有基础的同学很快就能做好,有些没有基础的同学却始终都连不亮,我和大家来一起解决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就短路和断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看着黑板上的电路图,对如何画电路图进一步学习。接着,我向同学展示了开关,让学生把开关加到电路图中去,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连接,看是否能起到开关的作用。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制红绿灯,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当我回顾这节课时,我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有较大的困难。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电路教学反思13

电路对于初中生而言熟悉又神秘,本节课又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所以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以及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电路图。在上课前我先用几张西湖的夜景图引入,使学生具有亲切感,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活动,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我从学生连接好的电路开始逐步认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的作用。再由学生连接的电路讲解电路的两种状态和通过视频讲解短路。再围绕学生连接好电路图,引出元件符号。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先自己画电路元件符号,并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估,使得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趁学生情绪还很高时马上又让学生学着画电路图,一气合成。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总而言之,我在本课中尽量采用小组合作、代表发言、相互评估等共同构建学习的主体,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知识和能力在探索中得到统一,并获得一定的研究科学的方法。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学生活动积极、有序。以下几点觉得是成功的特别:

1、学生自己画元件符号然后小组评估时候,既有自评又有他评,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学生对生活中的用语和科学用语容易混淆,如:生活中的“开灯”和“关灯”,对应的科学用语却是: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说法能及时纠正,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科学语言。

3、先让学生自己画电路图,充分暴露出学生画的错误,然后选取一些典型的错误来投影出来,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画电路图的注意点,增强学生记忆。

这节课上下来的不足之处:

1、学生一开始连接好的电路没有及时评价和充分利用。

2、在讲解开关时没有强调在连接电路前要断开和连接成功后要及时断开,没有强调节约用电的意识

3、学生在画电路图时,还是有些学生不规范,不用作图工具。

4、在和学生比赛画电路图时最好先说明比赛规则,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大等。

电路教学反思14

这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在九年级四班讲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我选的课程是《15.2电流与电路》,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以后学习电压,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电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这节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讲课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虚心请教,大胆尝试,细心总结,尽管如此,这节公开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回顾总结如下:

课时设计考虑不全面,设计时,我认为四班学生基础较好,平时物理课师生配合较默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我将本节课设置成一课时,本来信心十足,但结果差强人意,在讲到电路三状态时,时间紧迫,致使我感觉自己比较慌乱,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没有突出电路三状态的重点地位,从学生的反应和习题练习来看,学生对短路还是比较疑惑,感觉比较抽象。

内容讲解时间分配不够精当,这节课中分四个知识点,电流、电路、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其中电路图的连接和电路三状态是重点,电路状态的识别是难点,而我在讲课时,在电流及其方向那用时太多,将电流的方向讲解非常清楚,但有些过于精细,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结果在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这两点上时间仓促,讲授紧张,以至没有体现出重点和难点的地位。

演示实验完成不够理想,对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我采用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进行判断,设想很好,但课前准备不够,在实验室没找到二极管,我就想到了用视频演示代替,视频条理很清晰,视频中的老师演示也非常仔细,但存在不足时,视频中部分细节不够清晰,如电池的正负极,学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视频中也未加标注,视频中只有演示,没有讲解,对于二极管这样的新元件,我只能采取边讲边让学生看,也就造成了边说边点停的这种现象,导致课堂给人留下了手忙脚乱准备不足的印象。

当然,除了不足,本节课中的一些教法还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课堂教学体验中也深有体会,如:

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备课时也是费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下来,力求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费时少。如,我从电流向电路过渡时,这样说“以上是我们对电流的理论上的理解,电流到底是什么,我们来体验体验”,很自然的引入了学生的演示实验。在电路引出电路图时,我给了学生一副实物图一副说明书上的电路图,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看到的电路图的直观性,简洁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进入学习,导课自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活动设计合理,活动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如学生实验,学生练习,学生评价,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小组总结,自主学习等,重点内容学生记忆,同桌考查,学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样,学生积极踊跃,效果不错,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

以上是我自己在看了录课视频后的一些感受,我也会积极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虚心接受他们意见,扬长避短,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尝试,创新,打磨,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中有更大的进步。

电路教学反思15

今天进行了串并联电路的教学,有一些体会和偶然收获

1、由于之前已经讲过,本节课是新课和复习课的结合体。我没有完全像讲解新课一样去讲解,学生先看书,然后我再讲解。

具体操作是:

(1)学生利用电学器材按要求组装串联电路和并联。

(2)首先体会电路结构特点,然后两灯互换位置,看是否亮度发生改变;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器材扭松一颗灯泡(让其断路),体会用电器间是否相互影响。

(3)改变开关位置,体会开关在不同位置时,控制功能是否发生改变。

2、一些收获:

(1)本班学生刘奕含同学问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并联电路灯泡比两灯串联时较亮。二是这个问题暂时忘记了,为什么两只灯泡亮度不一样(他们用了不同规格的灯泡)。

(2)在研究串联时,和学生们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把自己所连接电路其中一个灯泡连成接触不良,让另外一个同学找是哪个灯泡出现问题,锻炼孩子们寻找故障的能力。

《电路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