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故事背景很多科幻或者灾难片类似,太阳要game over了,人类必须另选家园。
通常的叙述是找到另一个地球,先派一批宇航员,成功登陆并生存,然后人类开始大批移民过去。好比搬家的过程,先选址选房,装修后,迁居新家。《流浪地球》思路比较特别,它是用车把房子整体运到新地址,这样搬家。所以是地球搬家不仅仅是人类搬家。
如何搬地球呢?先停止地球自转,然后用高能燃料推动地球,类似航天飞机的原理,变成航天地球。但是没搬多远,刚过了火星到了木星。地球熄火,开始运火石,运火石成为故事主线。然而运到了没啥用,因为木星和地球要相撞了,最终宇航员化身宇宙版董存瑞舍身炸木星,地球又奇迹生还。片名可以理解为《地球搬家之险撞木星》。
本片运火石时间过长,所以显得剧情平淡单调。炸火星救地球部分又太短,高潮部分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
本片整体感觉理性有余而激情不足。
感情线:亲情和家国情怀。
通过回忆,倒叙和插叙,穿插影片,完整展开,温度得体没有煽情,又没有占故事主线。另外故事发生的时间选为春节,人物选祖孙三代救地球,加上地球搬家都是突出感情线--家。
搞笑线:类似好莱坞总找个黑人小哥哥搞笑一样,本片找了个混血小哥哥做搞笑担当。
戏分量不多,起到了调味剂的作用。
角色:
男一号:小鲜肉一枚,塑造了一个莽撞少年。面对这种救人乃至救地球的任务气场有点小,无法给人巨大的安全感。
男二号:完美。无论动作戏还是感情线。
男三号:冷静的救援队长。冷静有余,冷酷不足,亦没有刻画出英雄主义人物形象。
女一号: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有一场广播煽情戏。全程绿叶,基本属于在影片里面看电影。
音乐:没有主题曲和插曲也没有音乐转场,本片预告片的音乐7分。
镜头:色调偏暗,导致远景镜头不清晰,比如冻上倒掉的东方明珠都不太明显。
速度与激情基本没有,如果能增加装甲车横冲直撞多爽哈。装甲车飙成赛车多爽啊。紧急任务,不仅能横穿山涧,也能横穿冰湖冰瀑布。耳边再响起victory这种音乐就激情四射了。
高潮:用木星吸走地球大气层,男一号急中生智,点燃木星,这个高爆炸药有点大,让爆炸的冲击波将地球推出拉格朗日点,脱离木星。但是点火距离恰到好处的差了一点点,于是英雄横空出世,吴京舍身取义,带着太空舱自当导火索,点燃木星,上演宇宙版董存瑞。该片全程都在挫折,失败乃至绝望的情节中,本期待最后一个大爆炸,100多分钟的挫折,就是为了这一刻。可惜点燃木星爆炸效果太弱了。和过节放的烟花的效果差不多。完全没有点燃奥运圣火的那种期待中的爆发。高潮来的有点晚,并且来的又太短。
科技和特效场景:此部分是科幻片特色。核心卖点。预告片已经将电影中科技的精华全都展现完了,电影其他部分已经没有新意。
高大上的科幻片场景并不多,仅仅是商业片场面水平,与15年前的灾难片《后天》相比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整体技术尚处在好莱坞科幻1.0水平。炫酷的动画基本没有。满眼都是冰冻的高原场景,大部分镜头感觉都是一个样。只有冰冻的CBD比较cool。
木星只有一个同样的镜头。
道具:看见道具有些似曾相识,和游戏《红警》中的道具有几分相似。看完科幻片的道具,其他电影的道具就变成玩具了。
观看此类电影,有种看真人扮演游戏的感觉。游戏的炫酷,在电影中获取淋漓尽致的展现。
车:按照装甲车框架+电脑系统+导弹运输车的轮胎和动力系统。这个科幻很靠谱。
bug是居然还用人驾驶。所以搞自动驾驶的工程师看完本片,第一反应,应该是砸车。
枪:将装甲车的重机枪变成手持化重机枪。
衣服:按宇航服1比1仿制的,非常逼真。
发射器:按照火箭发射器标准制作。
等等。道具另一个bug:没有机器人。
相比电影本身,电影背后的故事但是看的我热血沸腾。
本片起初十分不被看好,首日拍片量位列第四,科幻片完全是小众群体,比文艺片还小众。没想到逆袭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
还把科幻带上了头条。上一次科幻上头条,还是20年前,高考作文题目改成科幻题目,打破了高考必考议论文的约束。2019年甚至被成为科幻元年。为中国电影增加了一种新元素,也为观众增加了一种新的选择类型。不久的将来,会有第二部,第三部。科幻片佳作问世,十分期待。
科幻片战胜明星脸和明星效应,是电影内容深度化发展的体现,制作工业化发展的体现。老套路,花瓶,新瓶装旧酒,炒冷饭的电影已经out了。电影从投明星,转成了投内容。
电影制作过程也相当认真:画了3000副电影场景,8000个道具,搭建10w平实景和高精尖的3d制作团队。
筹集资金千辛万苦:1亿做10亿的活,万达还撤资,投了吴秀波的情圣2。吴京情怀相助,才绝处逢生。导演自己也是砸进全部身家。不仅仅是电影逆袭,导演的经历也是小人物逆袭的典范。
人类历史的有两次大的时代变革:一次是地理大发现即大航海时代。一次是计算机革命和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第二次人类大变革中。
科幻家和天文学家是这个时代,第一批睁眼看宇宙的人。希望他们的努力能使人类早日实现:天文大发现。
《流浪地球》观后感2《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杯具……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们今日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能够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 ……此处隐藏12669个字……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的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的指出学校的责任,捍卫自己的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的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的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的智慧和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的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的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的《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的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的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的。
人类一边蹂躏践踏脆弱的生态环境,一边在电影院里忧患。走出电影院,擦干眼泪,开车回家,我们的行为究竟会发生多少改变?
世界末日变成了一个狼来了故事 ,我们已经习惯了。值得惋惜的是,终有一天,当一切屏幕上的绝望悲剧变成了眼前的现实,活着的人们那时又会作何感想?
有时间行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和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的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自己的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的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三分钟。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分钟一直冲着充足的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的,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的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的时候。早上喝的茶,咖啡里,都有药品的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的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的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的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的,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的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的城市和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的,在这个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的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的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的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和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的黑夜和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的。有一天,地球的危机,将是整个人类的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的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观后感10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题记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这部电影之后,我们的文化中,将会拥有星辰大海!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的理性思维。
希望,是如同钻石一样正规的东西。电影中那个时代的人认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希望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但在电影外的我却以为,希望这东西,对于现下的我们而言,一样很是珍贵。
人生在世,只有内心有希望,有向往,有目标,有梦想,才有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否则浑浑噩噩的生活将毫无意义,在空虚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费时间。电影里面有两个关于为了希望而奋斗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在上海某荒废大楼的电梯里,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牺牲的那场戏,眼见这电梯解锁下落了,救援队的刚子用尽全力也要打开电梯门,把年老的韩子昂丢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内心的希望,便是韩子昂得救,即便是牺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结果呢?他真的打开了电梯门,真的把韩子昂丢到了安全区,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电梯给砸死了,可韩子昂得救了吗?多活了几分钟,得到了坐着冻死的机会而已。
这一段看哭的许多人,有的人说这一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许多人文精神,但对于我而已,最让触动的是,为了内心的希望,用尽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为之拼搏过后,最后所得到的收获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运输火石任务失败一样,让队长王磊圣手打击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灭,可即便是希望荒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希望,冲到了最后的行星发动机去做最后一次拼搏,无数已经离开的救援队掉头回到了这个没有任何一丝希望的救援行动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动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没有任何收获,却十分有意义,这样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为,还是要做的,不说在做的过程之中,或许就有吴京驾驶太空飞船冲过来,为你续上最后一段距离,创造奇迹。就算是最终没有成功,人生之中为自己认定的事情,为了自己内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丰富,至少可收获精神的财富。这就是,梦想精神吧。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精神啊!
《流浪地球》和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电影的不同,是我们中华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体现,是传承!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档的文明,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传承的重视,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我们相比了。在电影之中,军人姥爷,宇航员父亲,叛逆却懂得大局的儿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家族精神的传承,而电影之中的整个世界,则是万亿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的,就电影之中,吴京的话便是,我们还有孩子,孩子还有孩子,终有一天,他们是可以去贝尔加湖上钓鱼的。
更为重要的是,传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现的意义和从前很不一样了,传承不是为了什么发扬光大,传承不是为了什么不要忘记,传承,在这里,更是为了开拓!一代一代的传承,继承前辈的科技,地球的运动轨迹数据,是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园,在新的家园,需要传承下来的所有知识,科技,人文和道德,传承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于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八千米高的喷色火焰依旧无法点燃木星,吴京驾驶飞船,带着飞船上的三十万吨燃料,为火焰续上了最后一段燃烧的距离。牺牲自己,拯救世界,这一次,这么做的是中国人!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力!面临灭顶之灾,人类不屈不挠,和天斗,和地斗,在绝境之中,永不放弃!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对于看电影的我们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变自己,改变整个世界,至少,是改变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这些改变,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用强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认定的正确的事。
最后,关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经给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在电影里面,面对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队乃至全人类都拼尽了全力,最后关头,可不止一处火焰想要点燃木星,除了电影中的主角救援队外,还有别的救援队也在这么做!即便是没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希望带给人的,是梦想的力量。而梦想精神,推动的是整个人类的文明!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